RCEP協議對中國石化與煤化工行業有何影響?
來源:石化行業走出去聯盟
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11月15日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簽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
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貨物貿易,關稅下調至零關稅;服務貿易;投資;技術合作;人員流動;電子商務與數據交換;中小微企業發展等。其中重點內容包括覆蓋90%的商品類別的貨物貿易關稅的下調直至零關稅、服務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等。
將降低橡膠、PX等商品成本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王受文表示,現在協定已經簽署,接下來RCEP各成員將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生效實施。各國已加快國內批準程序,中方也將與各方共同努力,爭取讓RCEP協定盡早惠及本地區企業和人民。
據介紹,根據RCEP規定,協定生效需15個成員中至少9個成員批準,其中要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
目前RCEP具體條文尚未公開。業內人士表示,RCEP生效后,90%以上的稅目產品將會施行零關稅,未來可能增加到95%的稅目產品。
市場人士認為,RCEP的簽署將會進一步推動相關行業景氣度的回升,降低我國進口鐵礦石、橡膠、PX等商品的成本,長遠來看有助于提高相關產業鏈的競爭力。
以對聚酯產業鏈的影響為例
RCEP協議的簽署對我國聚酯產業鏈具有深遠影響。雖然從價格的角度看,降低關稅后意味著進口成本壓縮,在國內大投產背景下或利空TA,EG的定價;但中長期而言,該協議有利于成員國內部資源整合,有利于我國內外雙循環的穩步發展。
RCEP協議涉及東歐及亞洲國家較多,對于聚酯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進口方面,這里主要涉及PX,EG等中上游原料端。對二甲苯( PX)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8H10,是重要的芳烴產品之一,主要用于制備對苯二甲酸 (PTA) 以及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進而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2019年以前,國內對二甲苯進口依存度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依存度為56%,較2012年增加20個百分點。韓國、日本、印度是我國******的PX進口來源國,今年上半年從韓國進口PX量為265.8萬噸,占總進口量的38%,日本進口占比12%,較去年占比小幅縮小;另外,恒逸石化(000703,股吧)位于文萊150萬噸/年PX裝置在2019年底正式投產,其PX全部供應到中國。客觀來說,2019年之后伴隨國內煉化一體化裝置投產,PX進口依賴度相對降低。
去年國內共計833萬噸PX裝置投產后,PX進口依存度由59%降至50%,以浙江石化為例,該企業PX產能共400萬噸,一套200萬噸裝置在2019年底投放,另一套200產能在今年2月投產,加劇了國內貨源與進口貨源的競爭。乙二醇方面,其是一種無臭、有甜味的液體,也一種重要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酯纖維和防凍劑。與PX類似,近兩年國內同樣存在多套裝置投產,2020年國內乙二醇產能基礎上調至1388.1萬噸,增幅達到25.84%,第四季度仍有增加預期,進口量預計在1100萬噸以上,進口依存度預計在55.32%,整體仍舊處于偏高狀態,不過相對而言,EG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是沙特,韓國也是我國的進口國之一,但占比較少。
2020年是我國國產乙二醇裝置投產大年。年初預計全年有530萬噸左右的裝置投產,除了恒力石化(600346,股吧)(二期)90萬噸以及浙石化(二期)75萬噸的一體化裝置,其余全部為煤制裝置。如此巨量的投產將使得2020年的產能擴張速度提高至40%,疊加19年300多萬噸的推遲產能,可以說我國的EG產業將面臨大變革。同時疊加我國近期提出的內循環戰略,我國乙二醇產業自給程度有望提升,對外依賴度已在最近今年從之前的超過70%降至58%,未來將進一步降低。
RCEP協議的簽署將逐步降低相關化工品的進口關稅,這也意味著將來進口貨的價格優勢將逐步體現,考慮到聚酯上游板塊的大投產節奏,短期或對包括PTA,EG在內的品種形成一定的價格沖擊。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伴隨著煉化一體化格局的進一步完善,未來不排除我國過剩的自產產品轉向出口。因此,該協議的簽署有利于國內產業調整發展方向,打開國際市場。
出口方面,市場主要關注對于終端紡服的潛在影響。所謂“(澳洲羊毛+中國布料+泰國成衣)×免稅=貿易創造”是指產自澳大利亞的羊毛可以免稅進入中國,在中國織成布料后再免稅出口到泰國制成成衣。
這個過程中,鑒于協定的關稅優勢,成衣生產和運輸的成本大大降低,在帶動域內各國就業的同時,達成優惠消費者的目的。實際上近些年來,,我國傳統紡服行業承受的競爭壓力較大,2019年服裝出口累計金額1,513.67億美元,其中針織服裝出口606.00億美元,同比下降3.37%,梭織服裝出口640.47億美元,同比下降6.69%,歐美國家仍舊是我國紡服出口地,東南亞低廉的人工成本推動低端產業轉移。而RCEP的簽署,意味著成員國的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也有利于我國紡服面料的出口,利多下游品種如短纖未來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