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行業盛況不再
來源:中國化工報
前段時間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護目鏡作為緊缺醫用物資得到了公眾的高度關注,護目鏡的上游原料聚碳酸酯(PC)市場也被寄予厚望,然而現實并非如期待的那樣,PC市場在春節后持續走低。截至4月初,華東地區PC價格已跌破1.3萬元/噸,較年初下跌23.6%。
業內人士分析,國內護目鏡行業占PC下游的消費比例極低,2019年不到1%,因此護目鏡需求暴增并未給PC市場帶來強勢支撐。近期PC市場持續下跌主要源于產能穩步增長而需求整體難以提振。
近年來,中國PC產能保持增長態勢,2015年底總產能僅59萬噸,而到2019年底已達到160萬噸以上,增長近3倍。雖然國內PC表觀消費量維持快速增長態勢,但消費增速卻相對緩慢。2015年表觀消費量為165萬噸,到2019年接近200萬噸,累計增長約20%,年均增幅不到5%,遠落后于國內產能擴張速度。國內PC產能大幅擴張而下游需求跟進不足,不僅拖拽價格在近兩年不斷走低,而且也嚴重打壓了行業的盈利水平。2017年底時,PC價格在持續走高后觸及3.36萬元/噸的歷史高點,彼時其與原料雙酚A的價差近2萬元/噸,而到目前僅有不到7000元/噸。
值得關注的是,PC行業的擴能熱潮直到現在仍未消退。據統計,2020~2022年,中國仍有近200萬噸/年的PC裝置即將投產或在建。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PC實際總產能將超過300萬噸,并呈遍地開花態勢,西南、華中、華南、東北等非主要消費地區均將涌現生產裝置。然而,由于核心技術受限等因素,國內新投產裝置產品以低端為主,同質化十分嚴重;且新投產企業產品想要獲得下游用戶的認可、占領應用市場,勢必依賴價格戰銷售策略。因此,伴隨新裝置的不斷投產,國內總產能及低端料供應過剩狀況將愈加顯著,行業競爭加劇,企業降價銷售成為常態,將不斷拉動產品價格步步下滑,盈利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短期來看,國內PC行業發展仍然有較大的下行壓力。成本面上,第二季度原料雙酚A供應量較為平穩,但伴隨原油較長時間的底部運行,上游酚酮原料支撐乏力,后市雙酚A仍存在一定下跌空間;供需面上,盡管第二季度下游需求難以回升,但國內PC供應仍呈現繼續增長態勢。未來市場壓力繼續加大,因此將進一步拖累PC市場價格下滑。
長期來看,國內PC行業風云變幻,經歷了從當年的“神采飛揚”到如今的“盛況不再”,未來有可能逐漸走向“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