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汽車輕量化,非金屬材料前景廣闊
來源:中化新網
由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聯合主辦,中國汽車輕量化非金屬材料產業聯盟承辦的“新材料應用發展大會暨汽車輕量化非金屬材料產業聯盟研討會” 于2019年11月21日在青島召開,大會由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輕量化非金屬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晶主持。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非金屬材料助力推動汽車輕量化發展,未來潛力巨大。
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杜道鋒主任作了題為“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新形勢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報告。他表示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面臨著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深度變革、新興需求和商業模式加速涌現等六多方面新形勢。在這種形勢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將呈現出能源革命、5G應用、人工智能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新動力,產業核心要素重構催生新汽車業態,行業競爭由傳統模式向生態圈競爭轉變等七方面趨勢:能源革命、5G應用、人工智能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也將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新動力;產業核心要素的重構,將催生新的汽車業態和出色的企業;行業競爭由傳統模式向生態圈競爭轉變;消費升級,汽車消費正向情感體驗消費方向升級;新“四化”引領的技術深度融合,將創造巨大的產業延伸空間;碳環保,全球汽車電氣化浪潮不可遏制和逆轉;基于智能網聯汽車的“出行服務”市場成為競爭起點,業內合作、跨界協同逐漸成為趨勢。
中汽零部件投資公司總經理田亞梅作了題為“深耕垂直領域推動汽車輕量化新動能”的報告。她表示,輕量化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作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必須把握汽車未來發展的趨勢。化工材料及其復合制品以優異的性能已經在汽車輕量化方面有一定應用。塑料零部件是汽車輕量化的方向,深耕垂直領域,進行輕量化創新模式模式將促進企業鏈深度融合,將促進“智能制造+綠色生態+增值服務體系”迭代。
會通新材料研發部部長周海作了題為“汽車材料輕量化創新解決方案”的報告。他指出,汽車材料向輕量化、環保、舒適感知、智能化、安全五個趨勢發展。微發泡技術、低密度技術、長玻纖技術等技術為汽車材料輕量化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中國氟硅協會秘書長張建軍作了題為“氟硅有機材料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的報告。他指出,含氟樹脂、含氟涂料、含氟橡膠等已在汽車的燃料回路、電氣裝置零件、裝飾部件等中得到一定應用。其中,氟材料中典型的應用有有曲軸油封、氣門油封、氣缸墊片、樹脂進氣/排氣歧管密封圈等。有機硅材料在發動機空氣管路-渦輪增壓軟管、減振及降噪元件、安全氣囊涂層接縫密封和平面密封、安全氣囊涂層等方面有典型應用。
中國聚氨酯協會副秘書長韓寶樂的“聚氨酯在汽車上的應用”的報告,表述了聚氨酯材料在汽車工業的廣泛應用,為汽車提供了高效、安全、乘坐舒適、節能和環保;并闡述了未來發展趨勢: 纖維增強的聚氨酯復合材料、TPU及TPU復合材料、水性以及無溶劑聚氨酯膠粘劑和涂料等材料為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研發總院材料所高級主任朱熠作了“汽車動力總成及管路輕量化的應用(發動機、電池和管路中尼龍及熱塑性彈性體的應用)”。她表示指出,無論是傳統乘用車、重型商用車,還是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都對輕量化有著不同訴求。當前汽車輕量化應通過優化設計、功能配置優化、提升結構強度、材料技術等方面途徑應,在設計、制造、材料技術等多方面進行集成。其主要途徑包括:優化設計、功能配置優化、提升結構強度、材料技術等方面。其中,材料技術包括鋁鎂鈦等輕合金、高強度鋼、聚氨酯材料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和復合材料、發泡蜂窩材料等。
中化國際汽車輕量化部副總經理朱富榮作了題為“輕量化材料---引領新技術的產業變革”的報告。他指出,“輕量化技術”和“安全車內環境”是汽車領域兩大焦點,會加速汽車輕量化發展。采用輕質化和更、高性能替代材料和新成型工藝已成為汽車發展主流。目前,低密度PP材料,長纖維、碳纖維增強材料,無鹵阻燃材料,低VOC綠色環保材料,免噴涂ABS材料已成為汽車領域的五大輕量化材料。車用非金屬材料輕量化運用技術包括以塑代鋼、鋁合金材料應用,植物纖維材料應用、高倍率發泡材料應用、薄壁化材料應用、低密度材料應用、微發泡材料應用等。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高翔作了題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太對輕量化材料的影響”的報告。他介紹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并指出,碳纖維復合材料總裝環節少,規模化應用具備產業可行性,未來空間巨大。經過測算,2020年汽車碳纖維總需求量有望達到69萬噸,對應市場規模483億元。表示,汽車輕量化的關鍵在于輕質、安全、高性能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材料主要有四方面優勢:一是輕質高強度,各種高分子材料的平均密度只有普通鋼材的15%-20%;二是良好的加工性能,通過不同高分子材料的組合以及擠出、注塑、壓延、吹塑等成型加工方法,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高分子汽車材料;三是優良的綜合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多功能性,可滿足耐熱、耐寒、剛性、韌性、耐腐蝕性、耐磨損、防水性等功能性要求;四是優良的裝飾效果,可加工成具有復雜造型和多種色彩的制品。
中汽研(天津)檢測中心研究員李傳杰研究員作了“車用材料在環保健康領域的機會與挑戰”的報告,就非金屬材料如何遵循國家相關標準以及如何做好檢測文件進行了介紹。
萬華集團寧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部長張明明作了題為“車用改性材料發展趨勢及汽車輕量化材料解決方案”的報告。他表示,2018年,全球塑料產量約3.4億噸,中國塑料產量0.8億噸,歐洲產量0.6億噸;2018年,全球改性塑料產量約5400萬噸,中國為產量約1783萬噸,塑料改性率提高至22.2%。未來,我國改性塑料行業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除高端塑料和部分特種工程塑料外,塑料行業將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環境,未來我國改性塑料行業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國內大多數廠家競爭領域集中在通用型大品種產品上,結構性過剩。除高端塑料和部分特種工程塑料外,塑料行業將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環境。定制化、差異化、創新型的改性塑料將提高產品溢價。改性PP和改性ABS是300萬噸級產品;工程塑料中PC和尼龍是100萬噸級產品;汽車和家電為主要消費領域,新能源和智能家居為未來主要增長點。
藍星東大有限公司應用主管秦好輝作了題為“汽車內飾用新型聚醚多元醇開發與應用”的報告。他表示,目前企業聚醚多元醇生產能力為30萬噸/年,是中國******、最強的專業聚醚多元醇制造企業。隨著下游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公司以特殊起始劑、創新PO/EO進料方式及混合比例、應用粘度允許范圍內盡量提升分子量、高伯羥基封端等為開發思路開發出了新產品,并取得了應用。
會議期間英國FAR 公司董事總經理Mr. Lyndon Sanders作了題為“分析領導設計=正確的材料+正確的位置+正確的成本”的報告;山東魯南新材料產業園總經理王樹營作了題為“新政策新要求新服務”的報告;先進成型技術學會理事徐昌煜作了題為“產業結構設計加上微孔發光注塑工藝在汽車輕量化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報告。 李晶秘書長表示,未來中國汽車輕量化非金屬材料產業聯盟將重點開展行業連橫合縱、上下游產業對接等工作,不斷推動和提升中國非金屬材料在汽車工業以及軌道交通工業中更多、更好的應用。